致知在格物——“城”心助農小分隊探訪西山菜地,摘菜賣菜愛心助農傳遞溫情
為積極響應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號召,持續(xù)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踐行助農愛農理念,7月12日至15日,蘇州城市學院“城”心西山助農小分隊分批次前往西山當地菜地,深入體驗農業(yè)生產,助力村民解決實際需求,幫助當地村民采摘、售賣蔬菜。團隊成員通過親身參與田間勞作,深入地了解蔬菜種植與采收過程,將青年力量融入基層,為優(yōu)化鄉(xiāng)村發(fā)展和提升農民生活品質貢獻智慧。
(圖1、2.與婆婆一起采摘地瓜藤,方江玲供圖)
農耕啟蒙
小分隊成員隨西山當地一位婆婆前往菜地。途中,婆婆介紹,當地各村均有種植時令果蔬的傳統(tǒng),其中青種枇杷最為知名,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種植。菜地種植園已經有婆婆們在采摘蔬菜了,垂掛著的紫茄、嫩綠的地瓜藤,在婆婆們指導下,成員們迅速掌握其采摘技巧,同時了解到田地間多種果蔬的生長周期和日常管理技巧。這場與土地的對話,讓團隊成員對農耕生活有了直觀認識,也為后續(xù)助農活動奠定了基礎。
(圖3、4.成員們分區(qū)域采摘紫茄,唐銘遙供圖)
團隊成員在地瓜苗區(qū)域學習挑選最嫩的芽尖,一袋袋嫩綠的地瓜藤在成員們的接力傳遞中,從田間直達分揀點。隨后,成員們轉至紫長茄種植區(qū),小心護著枝葉來采摘品相良好的茄子。過程中,指尖的泥土與身上的汗水,是對“三農”最生動的教科書,每一株作物都凝結著村民的心血,短短數時,團隊采摘的蔬菜可以供給一家飯店一天的需求量,成員們表示,連續(xù)幫助農民采摘一星期,就可以緩解一下農忙時勞動力短缺壓力,提高其采摘效率。
進入菜園的大棚區(qū)域,大棚內種植著小番茄和空心菜,成員們輕輕采摘,避免損傷枝葉。婆婆介紹,這些新鮮蔬菜采收后會直接送往當地飯店,形成穩(wěn)定的“菜園—飯店”供給循環(huán),既保障了農產品銷路,又體現了助農理念的創(chuàng)新應用。團隊成員通過試采部分果蔬,感受到現代農藝與傳統(tǒng)智慧的結合,同時認識到加強農業(yè)基礎設施的重要性,為未來優(yōu)化種植模式提供了新視角。
(圖5、6.成員們進入大棚進行采摘,唐銘遙供圖)
團隊成員們的感悟分享
史雨晨表示,菜農耐心講解相關作物,指尖的老繭刻滿四季辛勞。蹲身采摘時,泥土的氣息與汗水交織,方知“一蔬一飯來之不易”。在西山菜園中,現代化大棚與傳統(tǒng)耕作方式并存,農業(yè)現代化進程還需加強。
吳穎睿表示,在泥土裹著汗水的氣息里,真切摸到了助農愛農不是口號——那些彎腰侍弄的身影、對作物的細心叮囑,都是用雙手焐熱土地的真心,也讓我懂了守護田間煙火氣,就是守護最質樸的豐收希望。
創(chuàng)新拓銷:蔬菜售賣,智慧點亮鄉(xiāng)村市集
采摘只是起點,打通銷路方顯實效。針對部分優(yōu)質蔬菜面臨的“出村難”問題,小分隊策劃“集市+飯店”雙軌助銷方案。在村中心搭建“愛心助農市集”。成員們熱情介紹特色果蔬。新鮮直達、價格親民的蔬菜吸引眾多村民和游客駐足選購。與西山民宿的一些飯店達成供給約定,并給予配送,有利于滿足雙方對果蔬的不同需求。
(圖7、8.成員們幫助菜農售賣蔬菜,唐銘遙供圖)
振興共鳴:青春力量賦能鄉(xiāng)村未來
此次采、賣菜實踐遠不止一次性的幫扶,更是一堂生動的國情鄉(xiāng)情課和鄉(xiāng)村振興實踐課?;诒敬尾藞@體驗,團隊成員深刻認識到農業(yè)生產的艱辛與價值,強化了服務“三農”的責任使命。成員們紛紛表示,將繼續(xù)扎根農村真實生活,通過后續(xù)調研,推動農業(yè)現代化與鄉(xiāng)村振興的融合。接下來,“城”心西山助農小分隊將踐行“知行合一”理念,探索可持續(xù)的助農模式,為農業(yè)發(fā)展注入青年活力,在希望的田野上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圖9.采摘結束后與菜地婆婆合照,唐銘遙供圖)
圖文|吳杰、方江玲、史雨晨、吳穎睿、唐銘遙
審核|田渙玲、印蘇、陸雁蓉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系郵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