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力量勾畫“一帶一路”美好未來
12月15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南京市人民政府、長沙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2“一帶一路”青年創(chuàng)意與遺產論壇在北京、南京、長沙三地同步舉行?;顒右?ldquo;青年創(chuàng)意推動跨文化對話和應對全球挑戰(zhàn)”為主題,吸引了4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89名青年代表參會,凝聚青年智慧,展現青年擔當,推動不同文化與文明真誠對話、互學互鑒、共話未來。
“一帶一路”青年創(chuàng)意與遺產論壇已連續(xù)舉辦5年,搭建了一個國際合作與對話交流的載體平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社會科學及人文科學助理總干事加布里埃拉·拉莫斯在視頻致辭中表示,在自然遺產科學、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青年人貢獻著核心力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直致力于為全球青年主導的解決方案提供支持,傾聽青年聲音,踐行青年參與。她同時呼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搭建政策對話平臺以全面支持青年發(fā)展,與青年攜手共建和平、安全和繁榮的世界。
“各國青年在這個平臺上,交流了思想、凝聚了共識、加深了理解、增進了友誼,尤其在疫情期間展現出了強大的創(chuàng)造力、韌性和旺盛活力。”教育部副部長、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任田學軍鼓勵青年朋友們勇敢擔當,共建“一帶一路”美好未來,以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增進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打破交往壁壘,架起和平橋梁;將個人奮斗的“小目標”融入國家發(fā)展乃至世界發(fā)展的“大藍圖”,積極投身到跨文化對話、遺產保護和傳承等事業(yè)中,為世界帶來更多信心和希望;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fā)展機遇,通過創(chuàng)新合作,集共智、克難題,為“一帶一路”建設增添持久和強勁動力。
歷史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的南京,不僅是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帶一路”交匯點重要樞紐城市。目前,南京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27座城市締結友城關系,在24國建立31個海外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成為中國首個獲得世界“文學之都”稱號的城市。不久前,南京小西湖街區(qū)項目獲得“2022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qū)文化遺產保護獎”,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創(chuàng)新貢獻了南京智慧。南京憑借廣博精深的文化體系和開放包容的城市性格,不斷書寫中外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青年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生力軍,是持續(xù)推進全球對話和多邊合作的重要力量。此次論壇上,中國、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國家的青年代表圍繞“在可持續(xù)城市發(fā)展中以青年的創(chuàng)造力促進遺產保護”“鼓勵跨文化對話中的文學創(chuàng)意”兩大議題,分享自身心得體會及探索感悟。
“今年,我的家鄉(xiāng)發(fā)生了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洪災,讓我更主動加入到水資源的保護中。”來自巴基斯坦的穆罕默德·阿巴斯·拜格聚焦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傳承,帶來了農業(yè)精準種植、水系污染物清除等治理方案。江蘇省作協會員、南京市作協會員、青年作家趙汗青細數了南京明城墻歷史文化景觀遺產的保護與發(fā)展,秦淮燈會彰顯文旅融合新生態(tài)、南京白局進校園創(chuàng)新實踐等南京探索,表明“以青年的創(chuàng)造力促進遺產保護和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是我們不變的課題與努力的方向”。
“在我們國家,擁有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完整華文教育體系。”來自馬來西亞的關浩然,把語言作為文化交流的載體,走出了與現場青年彼此認識的第一步。“我正在跟隨導師參與并策劃一系列與影像、音樂、繪畫等領域相交叉的藝術活動。”南京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李家玉帶來了一系列跨文化文學創(chuàng)意活動計劃。南京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張鑫以“在文學中看見城市”為主題,講述了卡爾維諾、畢飛宇、葉兆言等中外作家如何用文學敘事講述城市故事,并分享了自己參與“創(chuàng)意寫作與東西方生態(tài)”——中美文學之都詩歌創(chuàng)意寫作工作坊的經歷,“通過學習交流,我們驚喜發(fā)現,語言的隔閡并不阻礙文學創(chuàng)意的生根成長。”
同時,絲綢之路沿線遺產、海上絲綢之路、教科文組織促進文化間對話框架、數字融合等領域的專家結合自身研究實踐,圍繞青年參與遺產保護、青年促進文化融合等內容和與會青年代表展開精彩對話。
今年“一帶一路”青年創(chuàng)意與遺產論壇還創(chuàng)新開展“長江文化主題研學”活動,邀請外籍青年前往南京明城墻、五馬渡碼頭、南京眼等地,感受古都悅動魅力和現代活力,在互學互鑒中,促進中外文化交融共通。(記者 邢虹 余夢迪)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系郵箱:724922822@qq.com。